18年后的重磅修订:信托行业迎来格局重塑时刻

RFPI

RFPI全球联盟成员

当前位置: 首页>资讯中心>行业动态>18年后的重磅修订:信托行业迎来格局重塑时刻

18年后的重磅修订:信托行业迎来格局重塑时刻

发布时间 2025-09-19

时隔18年,信托业迎来一份“里程碑”文件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》,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。这份新规不仅是一次制度更新,更是行业转型的风向标。

不少业内人士指出,《办法》的核心在于让信托公司回归“受人之托、代人理财”的本源,摒弃过去依赖规模扩张和通道套利的粗放模式,推动行业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。

制度升级:信托业驶入快车道

近年来,信托行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密集落地期。

2023年6月,信托业务“三分类”规则落地,奠定业务边界;

2024年初,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出台,成为“顶层设计”;

到如今,《办法》正式修订发布,时间间隔仅八个月。

可以看出,监管层正在以“1+N”的制度组合拳推动信托业走向规范与成熟。某大型信托公司副总裁直言:“这套制度体系是对行业的正向激励,有助于重塑市场共识,也让行业更有信心迈向长远发展。”

回归本源:以受托人定位为核心

新规的最大亮点,是首次在法规层面明确提出“立足受托人定位”。这意味着,未来信托公司必须围绕资产服务、资产管理和公益慈善三类主业发力,逐步告别“类融资”“影子银行”等历史遗留模式。

有行业专家分析指出了三个关键点:

回归受托责任 —— 信托公司必须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,强化风险隔离与资产安全。

摒弃同质化竞争 —— 过去行业内“通道+杠杆”的玩法将难以为继,差异化和特色化将成为竞争关键。

拓展新赛道 —— 家族信托、财富管理与慈善信托等业务将获得更大空间,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

值得注意的是,《办法》还要求信托公司设立专门的“受益人权益保护委员会”,由独立董事牵头,确保在公司与客户利益冲突时,优先保障受益人合法权益。

风险防控:筑牢行业防线

风险管理一直是信托行业的“痛点”。过去部分公司依赖资金池、刚兑和高风险非标业务,导致风险频发。此次修订直接剑指这些顽疾:

资本门槛提升:注册资本要求提高,资本实力不足的中小机构或面临淘汰;

制度约束更严:明确禁止资金池、通道业务和刚性兑付,切断潜在风险传导链条;

治理升级:引入首席风险合规官制度,并强化股东监管,防止股东利用关联关系干预公司经营。

这次修订不仅堵住了风险漏洞,更是对股东和管理层敲响了警钟。未来市场将形成更健康的生态,优胜劣汰加速进行。

行业格局:加速分化与重构

在新规落地背景下,信托行业的竞争格局将被重新塑造。

资本雄厚、合规经营的头部机构,将凭借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业务创新优势脱颖而出。

依赖传统通道模式的公司,若无法及时转型,将面临失去生存空间的压力。

中小机构若资本不足、治理薄弱,或许会被迫退出市场,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。

《办法》的施行会让信托行业真正进入‘优胜劣汰’阶段。留下来的公司不仅规模更稳健,也会更加专注本源和创新。

重塑信托业的未来

18年的等待换来一份新规,它既是对过去风险累积的回应,也是行业转型的契机。随着监管红线的收紧和本源定位的强化,信托业将从“粗放扩张”走向“精细经营”。

未来,信托公司不再是影子银行的代名词,而将成为财富管理、家族信托和公益信托等新赛道上的重要力量。可以预见,随着制度红利释放,信托行业的市场格局正加速重塑,一场新的竞争与分化大幕已经拉开。

想了解更多关于RFP认证的信息?

提交邮箱,我们将定期为您提供关于RFP认证的最新资讯

我愿意接收来自RFP协会邮件,包括新闻、产品内容、活动预告等,我将遵守RFP相关条款及保密政策